1、“瞑”、“眠”古代汉语指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例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聊斋志异·狼》眠,寐也。——《玉篇》。
2、“觉”有两音,读jué音当省悟、发觉、启发、使觉悟讲;读jiào音当睡醒讲。例如: 觉,悟也。从见,学省声。——《说文》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卓传》
3、睡,坐寐也。——《说文》,“睡”的原始义是坐着打瞌睡。例如: 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战国策·秦策》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4、“寝”古汉语指躺在床上休息,不一定睡着;现代汉语则指睡觉。例如: 寝,卧也。——《说文》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5、“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现代汉语则指躺下。例如: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6、“寐” 古代汉语指睡着了。例如: 寐,卧也。——《说文》夙兴夜寐。——《诗·卫风·氓》
7、“醒”本义是“酒醒”,后延伸意思为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睡着。例如: 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亦醒。
8、现代人常说“睡觉”,即是进入睡眠状态。但在古汉语里,“睡觉”的意思却是睡醒了。例如: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唐。白居易《长恨歌》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宋。程颢
1、古代睡觉的雅称有睡、眠、寝、卧、寐、觉或寤。坐着打瞌睡称为“睡”;
2、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称为“眠”;躺在床上睡觉称为“寝”;
3、伏在矮几上睡觉称为“卧”;
4、睡着了称为“寐”;睡醒了称为“觉”或“寤”。
在古代,“睡觉”并非是一个词,而是各有其义。虽然现在经常说“睡觉”,但并没有让古语“寐”“寝”“眠”“卧”等字消失,相反,它们还联起手来,共同丰富了“睡觉”的词库。
睡觉别称和雅称有寝,寐等。
坐着打瞌睡,叫作“睡”;闭目养神未睡着,叫作“眠”;趴在茶几、案头上睡觉,叫作“卧”;仰在炕上睡,叫作“寝”;躺着睡且睡着了,叫作“寐”;刚刚睡醒,睡眼惺忪,叫作“觉”或“寤”。
睡觉的别称可以是“打盹”,是比较通俗日常的口语描述,而雅称可以是“小憩”、“小寐”或者“休憩”,这一般形同的是短时间的睡眠或者午休的情况,措辞也算是比较文雅,“瞑”,也可以指睡觉,但是不一定是睡着的状态,长时间的睡觉,文雅的说法一般是“歇息”和“就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