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名言,意思是资本家在投资和经营企业时,主要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这个观点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利润动机",即企业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这个观点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的成功往往与其获得的利润成正比。然而,这个观点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因为它忽略了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可能考虑的其他因素,如社会责任、员工福利、环境保护等。因此,虽然"资本都是逐利的"这个名言在经济学中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适当的衡量和平衡。
马克思的那句名言是:“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出自《资本论》第871页。
马克思说的是资本的逐利性。资本逐利性是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资本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定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的目标是通过最大化利润来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地位。这种追求利润的动机也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因此,资本在商业世界中通常被认为是追求利润的名言。尽管一些企业会在实践中考虑社会责任和道德价值观,但资本的追求利润的本性仍然是商业决策的主导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