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至夜话首句表达诗人什么心情

2024-04-25 14:59:18
乡人至夜话首句表达诗人什么心情,麻烦给回复
写回答

最佳答案

乡人至夜话李昌祺 〔明代〕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译文及注释译文来的乡人虽然不认识但乡音格外熟悉,挑尽寒灯一直交谈至深夜。故旧去世的消息请你不要再说起,老年人总是容易伤感泪湿衣襟。“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来的这位乡人,尽管老人从不认识,但他那满口乡土语音,老人听来却格外熟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长期在广西、河南游宦,几曾听到过江西吉安人的口音?贺知章说:“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的印记;在天涯异域,听到乡音便倍感亲切,彼此的心自然靠近了,而且有了共同的话题。今晚,这话题是那样富于吸引力,把老人带入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天尽管寒冷,夜尽管深沉,老人却听得津津有味,挑尽寒灯,毫无倦容。诗句对此只作了平静的叙述,我们却借着那“寒灯”的微光,看见了这位老人兴奋的脸色,激动的童心。于是我们看到:这首小诗揭示了一种有趣的矛盾心态——又是爱听,又是怕听。“爱听”的心情,通过“挑尽寒灯”四字写得盎然欲滴,老人仿佛小孩瞪着大眼,托着腮帮子听人讲故事一样,形象十分鲜明。“怕听”的心情,通过“凭君”二字,也显得深沉迫切,老人的形象又变得皱纹满脸,灯光下老泪纵横。正是这种有趣的矛盾,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形象,使这首小诗充满了喜剧情调。你读着它,将止不住发出幑再一想,又不禁感到凄然。

2024-04-25 14:59:18
赞 6779踩 0

全部回答(2)

乡人至夜话

明代:李昌祺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译文

来的乡人虽然不认识但乡音格外熟悉,挑尽寒灯一直交谈至深夜。

故旧去世的消息请你不要再说起,老年人总是容易伤感泪湿衣襟。

诗写得如此自然浑成,你找不到什么“诗眼”,也找不到什么“警句”,诗人只是叙写了这次夜话的过程,他只是顺着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一己之哀乐,却无意之中表现出了老年人的普遍的心态,勾画出从童心盎然到老怀凄怆的形象变化。诗,真有不可思议的魅力!

2024-04-25 14:59:18
赞 5977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