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字部首是“口”。
在汉字中,“口”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部首,它在很多字中都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在“却”字中,“口”这个部首表示的是“言语、嘴巴”的意思,而“却”则表示“回避、避开”的意思。这个字的出现,往往代表着在某种情况下,有人不愿言说某些事情,或者是由于某些原因而避免接受某些事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这个词,比如“回避问题”、“避免矛盾”等等。因此,对于我们掌握汉字的意思和使用,了解“口”这个部首的含义,也就更容易理解“却”这个字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部首偏旁:卩,可以这样造句:
1、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人们追溯历史的渴求也不会停歇。
2、那件事他永远忘却不了。
3、这些沉痛的教训使人无法忘却。
却字的偏旁是(卩)叫(单耳刀)。
却字的拼音是[ què ]
释义:
1.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退还,不受:盛情难~。
3.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卩dan,一声
卩 拼音:jié; 注音:ㄐㄧㄝˊ 部首:卩; 部外笔画:0; 总笔画:2 五笔(86&98):BNH; 仓颉:SL; 郑码:YAAA 笔顺编号:52; 四角号码:77220;
部首是卩。
组词是退却。
造句
暂时的退却就是为了更好有效的衔接。
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退却,而是应该选择勇往直前的精神。
部首是卩。
“却”,普通话读音为què。“却”的基本含义为退,如却步;引申含义为退还,不受,如盛情难却。
在日常使用中,“却”也常做动词,表示反复,如却论。
“却”初见于说文小篆时代,形声字,篆、隶从谷,从卩,合起来表示人遇到困境容易屈服、退却。楷书从去,从卩,离去和屈膝都有退却意。楷书体的“却”都从秦系简牍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