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寿命、或谓年岁长久之意,亦指老年人。
《庄子》写道:“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可见,60岁以上者即可称“寿”。寿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于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对于寿文化,古往今来,一直都受到人们的重视。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九九重阳,因其谐音“久久”,重阳节又成了长寿、吉祥的象征。现时华夏儿女过重阳节,更是赋予关爱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的特殊含意。这种含意和中国寿文化的内涵是一致的。从古时候起,我国就有重阳节献寿的习俗。南朝梁庾肩吾《侍宴九日诗》有“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中”一句,可知“重阳”向老年献寿由来已久。古人称菊花为“延寿客”,而重阳节又有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宴会,北人重此节日……饮菊花酒,令人长寿。”饮菊酒长寿为多种史料记载,确实可信。即使是现在,人们在重阳佳节里,说得和听得最多的也是“祝老年人健康长寿”。
寿,是生命在时间上的概念,是生命长久之称。根据人体新陈代谢的规律,六十岁以上才可称为寿。
二、 庆寿的功能
1、庆寿礼仪是体现人类自身尊严和价值所在;
2、庆寿礼仪是尊老敬贤的美德,在家族、社会的体现;
3、庆寿礼仪是对老人在家族、社会存在价值的肯定;
4、庆寿礼仪是表彰被祝贺者的既成业绩,树立典范。祝贺者有感恩戴德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庆寿是人生一种荣典,对晚辈则是一种教育;
5、庆寿活动是一种人生乐趣,一种精神、物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