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嘴有三尺长。
形容人能言善辩。也形容人多嘴多舌,喜欢传播闲话。例句1.他生性木讷,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喙长三尺的人。出处:丘愿有喙三尺。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庄子·徐无鬼》引证1.陆余庆为洛州长史,善论事而谬于判决。时嘲之曰:“说事则喙长三尺,判字则手重五斤。”唐·冯贽·《云仙杂记》2.太牢牛僧孺,少牢杨虞卿,喙长三尺。明·陈继儒·《珍珠船》第三卷
“喙长三尺”这句话,最初出现在《庄子》上,原意却是闭口不言的意思。见《庄子•徐无鬼》:“仲尼 (即孔子)曰:‘某愿有喙三尺'。”
郭象注:“盖鸟喙长者多不能言(叫)也。”
清人翟灏〔zhái-hào〕的《通俗编》因此说:俗语讥讽能说会道的人,叫做“三寸鸟,七寸嘴”,可见是不对的,《唐书》还嘲笑陆余庆“喙长三尺”,也说错了,“已误用《庄子》文矣”。
喙长三尺 [huì cháng sān chǐ]
汉语成语
喙长三尺,汉语成语,拼音是huì cháng sān chǐ,意思是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出自《庄子·徐无鬼》
喙长三尺是成语,表示形容人说话或诉说事情非常长、啰嗦、冗长喙是鸟类嘴的一部分,与人说话时长而尖的嘴会让人想象鸟类的嘴巴,描述人言多语长该成语常用于批评或嘲讽别人口无遮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