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应该用“如厕”、“方便”、“小便”、“大便”等词语来代替,而不是使用粗俗或不雅的语言。
这是因为在公共场合,使用不文雅的语言会给他人带来不适和反感。而使用文雅的说法,可以显示出我们的素质和礼貌,体现了我们的文明礼仪。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公共场合尽量减少如厕的频率和时间,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打扰,更好地维护公共卫生和场所秩序,真正做到了文明如厕。总之,使用文雅的说法上厕所是维护个人与社会礼仪的表现,也是彰显文明素质的一种体现。
1、在秦汉时期,上厕所的一种文雅的说法叫“如厕”。如,是去往某处之意,即所谓“凡有所往曰如”,司马迁在描写鸿门宴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2、在汉代时期,解大小便的另一种婉辞称为“更衣”,如《论衡》中的描述“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
3、从唐代以后,厕所的通俗说法叫做“圊”,侧所因多建在院子东角,因此又称“东圊”、“登东”。《警世通言》里描写王安石下位后,路过一村镇上厕所时的情景“荆公见屋旁有个坑侧,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