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虽结庐在人境,其身虽不能超然于物外,但仍能做到心远地自偏,抛弃一切功名利禄,让心超然于物外。
他说拥有的正是一种平和的心境,不受世俗的价值观所困扰,也正因为有此心境他才能在采菊东篱下的时候,悠然见南山。而今纵使南山就在眼前,也不可能像陶渊明那样以悠然心境陶醉其中,去享受此情此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本是在寻常不过的景了,在陶渊明看来却从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想要表达却忘了言语。正是因为欲辨已忘言,才让读者在此诗中找到了心灵的栖居地。如果表达出来反而会破坏当初的那份意境。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说的“现在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舒适,然而现在的人们却比以前任何时候更难维持平和的心境。”现今与古人想必不知舒适多少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心却再难平静。因为心已被物欲的喧嚣所填充,又何谈拥有平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