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送别诗有着特殊的感情基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中深情体贴的离别,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离别诗。不仅仅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之间的离别,还因为此次离别与一个繁华的时代、季节与地区相互联系,在愉悦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使得此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首句,不仅点题,还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经常聚会的地方。提起黄鹤楼,就会想起与关于此处富有诗意的场景。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中仙人登仙而去的地方,与诗人心中这次友人愉悦地去广陵,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第二句,“三月”加上“烟花”,把送别的环境烘托得更为浓郁。烟花,是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让读者感受到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同时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绚丽,被誉为“千古丽句”,同时也把诗人渴望去扬州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三、四句,看起来像在写景,但在写景中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诗人把朋友送上船,直到船已经扬帆远去,还站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帆影渐渐模糊,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诗人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水天交接之处。第四句,是眼前景象,又不是单纯地写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和向往,诗人的心潮起伏,就犹如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的离别,对诗人来说,这还是一场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放舟长江的宽广画面以及目送帆影远去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下一句是“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