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桂之斧”是一个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山海经》中的故事。
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吴刚的神仙,他在月宫中砍伐桂树,但是每次砍下来的桂树都很快重新长回来。因此,吴刚必须不断地砍伐桂树,才能完成任务。“伐桂之斧”这个典故的含义是指一个人不断追求某种目标或理想,但总是遇到挫折和困难,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这个典故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和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出 处:《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