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是指掌握公共权力并有一定职位的人叫做“官”。
而“僚”则是指为“官”出谋划策之人,如“幕僚”、“智囊”和“私人顾问”等。吏:就是办事员。区别在于:地位和权力不同,是主与仆的关系,是决定权与建议权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总之“官”与“僚”,"吏”之间的关系用“形影不离”来形容最为恰当。
官是正职,即长官,僚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是办事员,即胥吏。官吏一般用来形容官员,这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习惯,但,历史上的官吏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所谓官和吏和僚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对于国家行政机关人员的称呼。
三者的区别是官是地方或者部门各级领导者 和现在官员意思一样。
吏是指基层办事人员。
僚就是幕僚,是指秘书或者助理。
1、身份不同:从身份上讲,官和僚是上等人,是人民服务的对象;而吏则是下等人,是为官服务的。吏虽然在官府里承担着执法工作,却仍然是百姓。
2、工作性质不同:官、僚的职责是根据自己的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官、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