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安史之乱以前,杜甫主要是进行学习游历。
那时社会富足安定,是其创作的准备期,同时在思想上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代表古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
2、在安史之乱以后,诗人曾陷敌阵,曾逃难于危急,也曾积极抗敌。国家命运危险、人民灾难深重,使他感到彻骨的国破家亡之痛。
49岁开始,经历了长达十一年的西南漂泊生活,虽然他生活困窘,甚至常常挨饿,但他却定下了一千首诗,反映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就在这个时期,杜甫创作出了千古名篇“三吏”和“三别”这类现实主义诗歌,于是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无论他的处境如何,他都在关心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代表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