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
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移、南撤过程,百夏季我国雨带也南北移动,出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般年份,4月至6月上旬,雨带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长江、淮河和太湖流域的梅雨期。
7月中旬至8月,雨带从江淮北部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9月,副热带高压南撤,随即雨带也相应南撤,部分年份也会造成洪水,如汉江等地的秋汛。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季节性明显。当台风登陆我国和深入内陆时,高强度的狂风暴雨,也可形成暴雨洪水。从空间上讲,我国暴雨洪水的发生与当地的天气和地形投机倒把有密切关系,凡是近期出现大洪水的流域和区域,历史上也都发生过类似的大洪水,重复出现暴雨洪水的出象普遍存在。如‘98长江大洪水即尖似1954年长江大洪水。
暴雨主要集中发生在5—8月汛期期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夏季的降水和暴雨深受来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大范围的雨季一般开始于夏季风的爆发(华南要早一些)而结束于夏季风的撤退。降雨强度和变化与夏季风脉动密切相关。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暴雨
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99.9毫米的降水;大暴雨是指100~200毫米以下的降水;而特大暴雨是指200毫米以上的降水。
因为地区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每个地区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会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势较低且地形较为闭塞的地区,暴雨会对农业造成更多的灾害。
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