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眼不识金镶玉"并非出自某首诗,而是由"有眼不识荆山玉"的谐音讹传而来。
"有眼不识荆山玉"这句俗语典出《韩非子·和氏》,讲述的是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今襄阳南漳县历山)得到一块玉璞,曾献于楚厉王和武王,都被误认为是石头,而以欺君之罪先后把他的双足砍掉。后来,楚文王即位,才使玉人治之,得宝玉,名之曰"和氏之璧"。"有眼不识金镶玉"的下一句是"无情难奏凤求凰",意思是就像没有慧眼的人难以发现金镶玉的价值一样,没有情感的人也难以演奏出《凤求凰》这样的美妙乐曲,用来形容人缺乏见识或情感淡漠。
有眼不识金镶玉,无情难奏凤求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