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茜草、茜罗、茜裙。
“茜”,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qiàn,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茜”的基本含义为红色,如茜纱、茜衫。在日常使用中,“茜”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大红色,如茜纱、茜杉。“茜”,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形声字。艸表意,篆书形体像草,表示茜是草本植物;西表声西指太阳落下的一方,而夕阳与晚霞多为红色,表示茜草的根可做红色的染料。本义是茜草,后来又在秦朝小篆中发现,“茜”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组词:茜意 [ qiàn yì ]秀美生动的韵味。
茜罗 [ qiàn luó ]绛红色的薄丝织品。
染茜 [ rǎn qiàn ]染成大红色。
茜金 [ qiàn jīn ]牡丹名。宋 陆游《新晴赏牡丹》诗:“自揣明年犹健在,东厢更觅茜金栽。”
茜草 [ qiàn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形,黄赤色,茎有倒生刺,叶子轮生,心脏形或长卵形,花冠黄色,果实球形,红色或黑色。根可做红色染料,也可入药。
茜字的组词是茜罗
茜罗意思:绛红色的薄丝织品。
出处:蜀毛熙震《南歌子》词:“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腻香红玉茜罗轻”
茜纱、茜衫。
“茜”,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qiàn,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
(1) (形声。从艸,西声。本义:草名) 即“茜草”。
茜,茅蒐也。字亦作蒨。——《说文》
若千亩巵茜。——《史记·货殖列传》。徐广曰:“一名红蓝其花,染缯亦黄也。”
(2) 按,一种茜草属多年生草本,茎方形,有逆刺,叶4枚轮生,长卵形或长心脏形,有叶柄,花小,淡黄白色,果实球形,熟果黑色,可食,根可制染料和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