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百科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1)语序不当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搭配不当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3)成分残缺或赘余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4)结构混乱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5)表意不明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6)不合逻辑
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7)歧义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8)句式杂糅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扩展资料
病句的修改方法:
1、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听了老师的话,(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主语)
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补谓语)
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宾语)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3、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