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职业教育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记忆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同时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也对记忆有所研究。
记忆研究的历史和发展
古代观点: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提出记忆由明暗(或冷热)物质构成。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提出“蜡板假说”,认为记忆是印象在蜡版上的印记随时间淡忘。
近现代发展:
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进行唯物主义分析,洛克提出“联想”概念。
1885年,艾宾浩斯发表实验报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并绘制出“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记忆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讯息处理论)视记忆为编码、贮存和提取信息的过程,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研究的现代方法
实验方法:
艾宾浩斯的实验报告开启了记忆实验研究,后续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理论模型:
信息加工模型将记忆看作信息处理过程,强调编码、存储和提取。
记忆的分类
瞬时记忆: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感知,通常不超过1-2秒。
短时记忆:信息在短时间内被暂时存储,容量有限,大约7±2个信息单位。
长时记忆:信息被长期存储,容量理论上无限。
记忆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记忆随年龄发展的变化。
临床心理学:应用于记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记忆研究不仅对理解人类认知过程至关重要,也对教育、医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