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教育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超保护贸易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凯恩斯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它试图将对外贸易和就业理论联系起来。这一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国家应该通过干预经济,利用贸易顺差来保持国内的充分就业。
主要内容:
投资乘数论:增加国内投资与国民收入增加有关。
外贸乘数论:增加出口促进需求,引起收入的倍增。
国家干预论: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并不总是成立,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贸易差额论:贸易顺差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促进就业。
背景:
提出者:凯恩斯。
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垄断加剧、限制进口)。
评价:
贡献: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显著,为后来的国际贸易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局限:理论中的两个对象特殊性较强,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超保护贸易理论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国的古典学派积极倡导自由贸易理论,而凯恩斯在经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后,转而推崇重商主义,并认为保护贸易政策能够保证经济繁荣和扩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