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尧和973计划

2024-09-02 21:24:26
说教育
说教育认证

说教育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1997年3月,中国政府采纳一批知名科学家的提议,推出了“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这是一个旨在支持国内顶尖科研项目的宏大计划。其立项需经过多位专家推荐和严格筛选,每个入选项目的总研究经费高达数千万元,因此,对于我国科研人员而言,能参与“973计划”成为了他们的追求和梦想。

1999年,周尧和院士,受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之托,与中南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四位院士共同推荐的“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项目”成功入选“973计划”的第二批项目。该计划下9个子课题中,上海交通大学参与了5个,其中包括丁文江、孙宝德等人的子课题,这标志着在基础研究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一成就不仅凝聚了周院士的辛勤付出,更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1996年,周尧和院士空降上海交通大学,他以开创新研究领域为目标,开始了在东海之滨的“白手起家”创业。他关注生态材料研究,并坚信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的努力下,生态材料学逐渐成为学校的重点研究领域,课题组在艰苦条件下逐步壮大,不仅培养了博士和博士后,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尽管实验室条件艰苦,周院士的团队始终坚守创新和合作精神。他们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与国际公司的合作项目,以及在“973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周院士欣慰地看到,他的年轻团队已初具规模,他们将以出色的科研成果、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推动生态材料学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

展望未来,周院士的目标是将生态材料学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科研基地。他坚信,通过团队的持续努力和创新,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扩展资料

周尧和,物理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代,他在苏联留学期间,成功地揭示了铸件热裂机理,提出了关于造型材料退让性的独到见解。他发明“铸型表面高温强度测试方法及装置”,获得苏联发明专利。1985年,他和同志们提出了用效能系数估算保温冒口效益的新方法,研制出新型保温材料。1987年,他主持发明了“调压成形精铸法”,实现了轻合金超薄壁异型构件的高精度成形,在国内外赢得声誉。他率先在国内倡导将凝固理论与技术拓展到无机化合物、聚合物和生物晶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