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育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班干部中增设心理委员的做法最早发端于04年《学生班级工作条例》。
设立心理委员的目的
强化学生“心理宣传员、疏导员、预警员”的作用,让心理健康教育到班级、到宿舍、到学生,更加贴近每一个学生,克服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接触相对较少、不易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等难题。
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解决更加及时、办法更易被接受,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心理危机,提前预警,杜绝不良事态的发生发展。
学生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在心理咨询室的指导下协助班主任做好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联系心理咨询老师,在师生心灵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
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细心留意周边同学生活及心理危机;上传下达,密切同学与心理咨询机构的联系;为本班同学提供切实有效和及时的心理支持。
具体职责:定期了解本班每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及时联系心理老师。发现“异常”动态及时向心理咨询室和班主任反馈。积极在班内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