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那些事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 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包括:
学校自主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教育教学实际自主进行课程开发。
学生中心:
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灵活性:
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需求。
综合性:
校本课程可以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如人文素养、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通常包括:
需求评估: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兴趣、家长期望和社会需求,同时考虑学校的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和资源条件。
目标设定:
根据需求,明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如提高学生某种技能或素养。
课程设计:
包括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进度安排等,组织教师编写课程纲要。
课程实施:
安排合适的教学时间和场所,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按设计好的方案授课,学校提供支持。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学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