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贡是什么意思

2024-11-30 23:25:48
IT海盗
IT海盗认证

IT海盗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五贡是 清代科举制度中对五类贡生的总称,包括:恩贡、拔贡、副贡、岁贡和优贡。这五类贡生都是通过正途出身的资格,即通过科举考试或其他官方认可的途径获得贡生身份。除了这五类,还有通过捐纳取得的贡生,称为例贡。

具体来说:

恩贡:

在国家庆典或皇帝登极时,按照岁贡名额加一次贡士之举。以当年正贡为恩贡,次贡作岁贡。

拔贡:

每十二年选拔一次,顺天六人,直省府学二人,州、县学各一人。拔贡经考察合格后,可充作知县教职。

副贡:

通过岁贡或其他途径选拔,数量较少,具体选拔方式和条件各异。

岁贡:

各省廪生内按年资选拔,府学岁一人,州学三岁二人,县学二岁一人。岁贡生一般用于地方教育和管理。

优贡:

每三年各省学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优贡生通常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

五贡制度的实行,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王朝对地方经济的掠夺和压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使得地方文化渐趋一体,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五贡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末,直到民国时期正式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