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审核如何判标

2024-12-01 08:00:52
晓慧聊教育
晓慧聊教育认证

晓慧聊教育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判标是一个关键步骤,它涉及到对审核证据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以确定受审核方是否满足特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以下是判标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

基本原则

能细则细,不能细则粗:

对符合要求的细节要详细判断,对不符合要求的则概括性地判断。

最贴近原则:

当标准中没有完全对应的条款时,选择最接近的条款进行判断。

最有效原则:

在存在多种判断时,选择最有利于改进或最容易见效的条款进行判断。

最关键原则:

当存在多个问题时,寻找关键词或关键客观证据或关键问题进行判断。

最密切联系原则:

有些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与问题产生有最紧密关系的原因处进行判断。

合并同类项原则:

相同的轻微不合格项可以采取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具体分析审核对象:

避免望文生义,要具体分析审核对象。

判标技巧

最高管理者:

涉及条款如5.1领导作用与承诺、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等,不合格项可能意味着系统失效,需慎判。

更改控制:

设计、开发要求更改对应8.3.6,产品和服务要求更改对应8.2.4等。

标识与可追溯性:

涉及条款如7.5.2文件创建和更新、8.5.2标识和可追溯性等。

记录:

要求有记录而无记录时对应条款,提供证据的记录问题对应7.5.1,产品实现质量记录的策划问题对应8.1。

人员:

过程确认人员资格问题对应7.5.2.B,其他人员能力不够对应6.2.1。

法律遵从:

遵守法律问题对应5.1管理承诺,组织知法问题根据涉及对象和范围分别对应5.2以顾客为中心和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等。

不符合项判定

注重审核证据:

缺乏足够证据的事实不能判为不符合项。

坚持亲自核实:

在审核现场亲自核实事实。

严格依据审核准则:

不符合项的判定应以ISO9001:2015标准明示的要求为依据。

注意事项

审核员应基于客观证据进行判断,这些证据可以是文件、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等。

审核员应具体分析审核对象,避免仅凭表面现象作出判断。

对于不符合项的判定,应区分严重不符合项和一般不符合项,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以上原则和技巧可以帮助审核员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做出准确和一致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