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慧聊教育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课程编制模式是指为了设计和实施一个教育课程而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原则。这些模式通常基于一定的理论框架,旨在确保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目前,课程编制的主要模式包括:
经验演进模式
起源于高等教育初期,课程编制主要基于经验与探索。
特点是渐进式或改良式改革,易于被接受和稳定教育秩序。
可能存在对科学性问题考虑不足的问题。
科学设计模式
出现较晚,强调理性思维,是对经验演进模式的补充或替代。
鼓励创新,旨在打破传统课程设置,但需要充分的论证和依据。
目标模式 (目的模式):
以目标为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进行课程编制。
泰勒(Ralph Tyler)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泰勒原理”。
过程模式
强调知识和教育获得的内在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斯藤豪斯(Stephen Thornhill)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人物。
实践模式
侧重于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反思。
环境模式
考虑课程编制的环境因素,如文化、社会背景等。
批判模式
着重于对现有课程进行批判性分析,寻求改进和创新。
这些模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渗透和补充,以适应不同教育阶段和需求。课程编制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模式,以达到最佳的课程编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