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宇聊自考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递延所得税是指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入确认、费用扣除等方面的不同规定,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存在的时间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企业当期实际缴纳的税款与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税款不一致,其中暂时性的差异(即未来会转回的差异)就是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预计未来可以用于抵税的金额,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则是指企业预计未来需要缴纳的税款金额。
递延所得税的存在可以让企业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推迟缴纳税款,从而在不改变应纳税额的前提下,降低税收负担,节省利息支出,并可能享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涉及到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其基本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的具体计算需要考虑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所有时间性差异,包括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