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澜教育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职分田是 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该制度始于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当时地方官吏开始按级别分给公田,这被视为职分田的起始。在隋代,职分田这一称呼已经存在,并且历代沿袭,只是授田的数量有所增减。
职分田的特点包括:
按品级分配:
根据官吏的品级分配不同数量的土地。
公田性质:
职分田是国家掌握的公田,不属于官吏私人所有。
不得买卖:
职分田在官吏解任时必须移交给下一任,不得进行买卖。
佃给农民:
官吏将职分田佃给农民耕种,并收取地租。
明以后废除:
虽然明以后职分田被废除,但仍有养廉田、庄田等名目作为替代。
具体到各朝代,唐代的职分田制度规定,京官自一品至九品分别获得12顷至2顷的职分田,而外官从二品至九品则获得20顷至2顷。宋、元、明等朝代也沿用了类似的制度,但在具体细节上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职分田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旨在通过分配公田来保障官吏的俸禄,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员待遇。